学期总结会 | 贝翰文大学DBA项目学员学习情况总结+批判性思维讲座干货回顾

清控至道教育2022-09-06 11:55
[简介] 贝翰文大学DBA项目学员学习情况总结+批判性思维讲座干货回顾

8月13日,清控至道教育贝翰文大学DBA(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的同学们迎来了学期总结会。会上,贝翰文大学的学术总监Dr.Chew首先对同学们的学习状况进行了一个简短总结,同时表示非常欣赏同学们积极沟通反馈的学习态度。


在总结之后,Dr.Chew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主题讲座,并和贝翰文大学DBA的学员们就批判性思维以及学员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今天小至为大家整理了此次学期总结会中的精华内容,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有所收获。


以下为学期总结会精华内容:


一、学习情况总结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同学们对于贝翰文大学DBA课程的反馈。从上次见面到现在,我切身感觉到一些非常好的改变,那就是同学们对待学习一如既往的积极态度,而且是越来越积极。


这在我看来是质的改变,每位同学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遇到问题能够直接跟老师沟通。我们的老师也会在允许的时间内,快速给到同学反馈。实际上跟老师沟通的方式方法,也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从内到外的自发性,特别宝贵。这样一种内在动力,能够帮助我们去面对外在的诸多挑战。因为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我对这件事感兴趣,另一种是我有做成这件事的决心。


有兴趣和下定决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点延伸到我们攻读博士上来说,同样适用。比如,当我是因为想要拥有博士的学位而有兴趣来读时,如果面临一些其他挑战,或者遇到更重要的事情,通常就会选择放弃。但如果有决心就完全不同,因为下定决心是会排除万难的,会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


所以说读博的挑战在哪里?就好像一道墙堵在你面前,每当你前进一步,墙就会把你拦住。


既然这么辛苦,那为什么还要读呢?我觉得就像一位博士的教授曾经告诉他的一样:这道墙是有兴趣的人和有决心的人的分界线。它把感兴趣的人堵外在面,留下的都是有决心征服这道墙的人。


我很高兴看到贝翰文大学DBA的学员们已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希望大家继续坚持,不要放弃,这是我分享的第一点。


接下来是一个小小的讲座——批判性思维,之所以定下这个话题,是希望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大家加深理解。


二、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我今天要分享的批判性思维,注重在高阶段分析。因为博士和MBA的不同之处在于,MBA注重应用层面,如何去做一件事(how),博士是在探讨背后的原因(why)。我希望,当你在贝翰文大学完成3年的博士学习时,不仅拥有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力方面的展现,就是高阶段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那么第一阶段,我想跟大家分享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根据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为了改进思维而对思维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艺术及过程。


从定义出发,批判性思维的第一个重点是改变思维,再具体点说是改变你自己的思维,你需要对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行分析和评估,而分析和评估的本身,既是科学的过程也是艺术的过程,所以批判性思维最为重要的是严格检验你是如何思考的。


人们的思考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为低层次思维,分析、评价、创造为高层次思维。低层次思维是高层次思维的基础,只有修炼好了基本功,才能建立高层次思维。


博士班要学习的是高层次思维,需要懂得分析,抓住重点问题,找出其中关联,最后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除了是科学的过程,还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想象力来看到规律和关系,而且要花时间和实践才能做得优秀,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成为独立的思考者,而不允许别人代替自己思考,因为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创造性。


比如我们熟悉的《蒙娜丽莎》,每年有600万人去卢浮宫鉴赏这幅画,那么为什么它是一幅名画?可能有人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告诉我它是名画,所以我认同它是名画,但其实主要原因是它表达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这幅画的重点不在于笑容,而是人物身后的背景:山水和大自然。在文艺复兴时代,很多画都是以宗教和神明为背景,所有人的思考都被宗教所控制。而这幅画的诞生打破了当时“以天为主”的世界观的认知,从而带来了“以人为本”的世界观认知。


这个艺术的过程,就是我们刚刚去分析这幅画时的批判性思维。而这个艺术过程的背后,需要大量基本知识积累,才能去做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估。


除此之外,批判性思维还是分析的过程,把一个复杂的现象分解成较小的部分,以求获得对现象更好的理解,这是与逻辑性相关的。


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更是评估的过程,你如何知道自己看到的东西是真的,如何判断老师说的话是可信的?这与思维的质量有关、与结论的可靠性有关,而且要按照一套标准来检验思维的质量及其可信度。


就比如我们写文章时需要引用。引用的意思代表我想表达的观点,并不止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所以要用别人的观点来支撑我的想法,因为只有“你认为”的想法不具备说服力。放在与人沟通时也同样适用,虽然你不用引经据典,但是你知道用哪些“文献”去支持你的论点,这就是评估的过程。


回归到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上——为了改进思维而对思维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艺术及过程,如果你觉得太长,可以简化为:我思想,思想,思想(我思想,我的思想,怎么思想),其中第一和第三个思想是动词,第二个思想是名词。


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在表达自己的思维时,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思想,我的思想是怎么思想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这点,就迈出了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第一步。


三、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


在知道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之后,怎样建立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呢?我想从两方面跟大家分享。


第一,我们要会分辨真理、知道和意见,这三者是三个不同的认识层面,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1、真理,是事情的客观存在,区别于人们的期望。


即你接受与否,相不相信,它都会存在,并不以人们的意见和看法而转移,同时真理是保持不变的。在当今世界,大多是相对的真理,绝对的真理很少。


2、知道很重要。


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知道”并不等于我们真的“知道”,我们可以认为自己知道,确定自己知道,大声宣称自己知道 ,但我们根本不知道。除非我们的想法与现实相符,否则我们的想法不构成知识。


意思就是说除非你知道现实背后所有的关系,不然你所认为的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你的知道”和“我的知道”可能不一样。主要原因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三种渠道,每个人都不同:


1)经验,我们经历了一些事情,就学到一些经验(知识)

2)观察,虽然自己并未亲身经历过,但通过观察,能够获取一些知识;

3)报告,通过学习,比如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以及自己看的书。


3、意见是个人的。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意见分为两种,一种是趣味性表达,另一种是判断性表达。趣味性表达,是对自己内心状态和偏好的表达,比如兴趣和爱好,趣味性表达不需要别人来支持证明你的陈述;


判断性表达,是对一件事情的真相或者采取某种行动的智慧的论断,比如你觉得X车比Y车更加经济,别人可能同意也可能反对你的想法,这其中的分别很重要。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的知道是有限的,受经验、观察和学习影响,而意见分为趣味性意见和判断性意见。如果你能够有意识地去操练自己的思维,就能够更深入地看待每件事情。


第二,要清楚有哪些习惯会阻碍我们的思考。


1、我的更好


这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错误,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所以自己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实际上随着环境变化,经验可能变得无用。当你认为你的最好时,会破坏思考的客观性,所以我们首先要放下这个习惯,多做聆听。


2、维护面子


维护面子也会损害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当我们说了或做了一些会危害到我们自己的或他人的形象的事情后,会产生一种防范机制,来保护自己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我们明明知道某些事情是不对的,但为了面子可能会使用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而不是找出有关议题的真相。


3、抵制变化


我们不能不经检验就倾向于拒绝新的想法和新的看问题或做事的方法。比如别人说这样是不对的,你就选择不做。

抵制变化的原因是懒惰、传统(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或者恐惧。因为变化意味着未知和不确定,我们的头脑会本能地拒绝做出改变。


所以要对变化保持开放的态度。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要不加批评地拥抱每一种想法,而是要愿意暂时抛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包容性地迎接变化。


4、从众心理


不是所有的从众心理都是不可取的,比如遵守交通规则。


有害的从众是指我们做事是为了归属于一个群体或为了避免与众不同的风险,这种心理会使我们更关注他人的想法而不是要做正确的、真实的和明智的事情,这会妨碍我们进行独立思考。比如与别人聊天时,为了不得罪人,可能会做出一些迎合的举动。


但是,我们既不能通过决绝相信或拒绝和其他人采取同样行为的心理来抵制从众,也不要为了不同而不同,正确的做法是自己独立思考,不要担心有多少人赞同你的想法,就像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要因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就不敢质疑老师的观点,而是要以客观、理性、严谨的态度去追求真理。


5、模式化印象


模式化印象是根据其共同特点来对人、地方和想法进行分类,它是十分可怕的,比如有关种族、宗教和道德的模式化印象,会阻碍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