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科普 | 一文读懂MBA历史发展与变迁

清控至道教育2022-12-26 11:39
[简介] MBA科普 | 一文读懂MBA历史发展与变迁

MBA最早于1908年诞生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1991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批准首批包括清华、复旦、人大、交大等在内的9所院校开设MBA专业,而这一天,已经比美国晚了83年。

近几年,随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青睐那些受过专业MBA教育的管理者,因为系统科学的管理理念可以减少管理中的试错成本和凭经验做决定的盲区。

如今,全世界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MBA毕业于各大商学院,成为商业界的中流砥柱。那么,从“诞生之初”到“圈粉无数”,MBA经历了哪些变迁呢?

一、MBA的诞生与快速发展

1900年,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 at Dartmouth)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管理研究生的课程,但当时还没有冠以MBA的名称。

1902年,塔克商学院授予了其第一个商务研究生的学位,采用“3+2”的课程体系,在达特茅斯学院先学3年,接着在塔克商学院学习2年,被视作MBA的雏形,它为现代MBA铺平了道路。

尽管达特茅斯学院的塔克商学院是第一个授予商学硕士学位的学校,但哈佛是第一个开设MBA课程的商学院。

1908年,哈佛商学院为应对美国工业化需求,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企业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开设了第一个MBA班级。这个班级由15名教授、80名学生组成。此后MBA课程便势如破竹持续增长。

到1930年,哈佛MBA商学院录取学生超过1000名,而MBA商学院也渐渐从美国扩散到世界其他地方。

伴随着沃顿、哈佛商学院的诞生,以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企业管理人才——公司总经理”为目标的MBA教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因其适应了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与发展对综合性高层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它首先在美国获得了迅速发展,历经百年而不衰且日益趋成熟、正规化。

1915年,最早成立的三所大学商学院:哈佛、芝加哥、西北大学商学院呼吁建立规范MBA教育的组织,次年,美国商学院联合会(American Assembly of 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成立。

1950年,加拿大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开设MBA课程的国家。

1954年夏季,澳大利亚墨尔本商学院(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初次提供高阶发展课程予企业管理者时,是澳大利亚第一个有如此新课程的学府。尔后于1965年,墨尔本商学院授予了澳大利亚的第一座MBA学位。

1955年,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University of Karachi)成为第一所以美国模式开设MBA课程的亚洲大学,成为亚洲MBA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1957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在法国创立了第一个欧洲MBA学位。

二、争议与理念变迁

· 20世纪上半叶的MBA

20世纪上半叶的商业教育缺乏对有效领导相关重要技能的重视,如沟通、倾听、果断、提供反馈、团队塑造、人事管理等等。过分注重商业硬技能使得管理人员软技能培养被过分忽视,商业发展中管理人员的机动性受到限制,而这极不利于商业灵活发展。

因此,到了20世纪50年代,许多人认为MBA学位已失去其价值,并逐渐形成MBA学位低于其他硕士学位的印象。

· 20世纪中叶后MBA学位改变

20世纪中期,人们对MBA学位的一个主要不满点是——MBA课程“技术性太强。也就是说,MBA课程过于注重商业数据运算,而对成功经营企业的相关理论关注不够。

尽管MBA课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但卡内基和福特基金会(Carnegie and Ford Foundations)在1959年的研究报告结论却表示,MBA学位与职业学位类似,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于注重的是技术技能,而这对于MBA最初促进商业发展的目的来说,MBA课程已表现得过于狭隘了。

·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MBA理论方法

20世纪60年代,MBA课程从“职业”式教育转向更具理论性的教学方式,并以此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进入商业课程。到1975年,MBA学位已成为比其他传统高收入——法律和医学学位更受欢迎的学位。

商学院此前用已知视角来看待问题,用既定方法来应对挑战的落后方式,已使得商学院意识到,单纯从科学或定量的角度来教授商业理论知识是无效的。事实证明,MBA学生需要能够同时使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来解决问题。

· 20世纪80年代对MBA的反思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哈佛商业评论》为代表的众多媒体都对当时美国MBA教育状况进行了批评,认为“管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管理教育应对美国工商业国际竞争力下降负有一定责任”,引起了管理教育界的反思。

随后,管理教育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各自走自己的路,于是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管理教育创新也逐渐形成,如重视国际化,进行课程整合,加强对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等。

与此同时,哈佛商学院还首创了延续至今,而且“江湖地位”稳固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即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分依赖。

三、MBA在中国

跟欧美相比,我国的MBA教育起步很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984年,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管理学院联合在中国首次举办MBA教育,成为中国MBA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学制三年,第一年强化英语,第二年,第三年专学MBA课程。因为当时中国尚未有MBA学位,所以毕业授予美方学位。

1988年以经济管理闻名的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尝试MBA教育。当年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便与加拿大著名的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合作,对教师进行MBA师资培训,以筹办MBA。

次年初,国务院发动成立“培养中国式MBA研究小组”,即后来的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担任委员会主任。在此基础上,于1991年正式招收MBA研究生,并确定第一批MBA试点院校,共有九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此后,内地陆续批准了更多的院校为MBA教育培养单位。在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管理教育水平还在起步发展期,优秀管理人才依然稀缺。

近几年,随着中外合作国际免联考MBA进入人们的视线,学生希望在研究生学习中有更多的灵活性,包括用更少的时间获得MBA学位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在线、兼职和EMBA模式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毕竟不用参加国考就能获得学历,也是很多长期脱离学校的职场人士的最佳选择。

相对国内统考MBA,国际MBA课程实践性更强,并且只用周末上课不用脱产对职场人士也更友好,课程融合了西方管理思想和东方管理智慧,也希望有着发达国家基因的国际MBA能为中国企业培养出更多通晓国际事物和中国企业运行规则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