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清控至道教育-贝翰文大学DBA(工商管理博士)豆大帷同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功登顶博士殿堂。
三年前,豆大帷博士带着三十年商海经验重返校园,开启DBA学习的独特旅程:在深夜伏案研读文献、将企业实战案例转化为研究课题、与同窗的跨界思维碰撞、和导师的学术激辩……都已成为豆大帷博士心中珍存的美好回忆。
此刻站在学术殿堂的门槛回望,豆大帷博士写下《三载问道录:五十始知天命,一苇以航星河》,既为总结,也是展望。
以下为文章全文,今天分享给大家,与你共勉~
三载问道录:五十始知天命,一苇以航星河
作者:豆大帷博士
美国贝翰文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
深圳咏华盛世集团董事长
启帷图书首席策划编辑
兼任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创业导师
北京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清控至道教育广东校友会会长
著有《正向领导力》《数字化管理》等畅销书
2025年3月26日上午9:00,一个西装笔挺、正襟危坐的身影在电脑屏幕上微微晃动,窗外的黄风铃以每秒 2.3 次的频率摇曳,与三年前入学面试时的情景完美重叠。
我忐忑不安又满怀期待地凝视着“腾讯会议”里的论文答辩等候室,清晰地听到自己略显急促的呼吸。
三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早晨,同一时刻,也是在这张胡桃木书桌上,我完成了 51 分钟的全英文面试,回答了美国大学教授、周新旺博士和李丹丹博士的一系列问题,以A+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入学许可。从此踏上了读博的“幽暗”之路,开始了4年的暗河潜行!
面试结束后,我凝视着窗外摇曳的黄风铃:这个始于天命之年的决定,终将在人生第五十个年轮上绽放出怎样的光华?
天命之年的逆旅
二十五年前,在深圳华强北赛格电子商场,一个27岁的年轻人怀揣《逆风飞扬》,手攥电烙铁,熔铸着最初的科技梦想。命运的齿轮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飞转,他将学术梦想埋藏在了波涛汹涌的商海。
三十载商海沉浮,暮色悄然漫过眉梢。蓦然回首,已不见来时的梦想,已远离内心的热爱。忽闻玄冰迸裂的绝响——五十岁,该为青春的遗憾写个注脚了。
三载春秋,在《哈佛商业评论》与《管理世界》的对话中建构理论框架,于 Kimi 与 DeepSeek 的算法推演中验证商业假设。
50万字的作业不是数字,是凌晨三点咖啡杯沿的结晶,是反复推翻重构的商业模型。
当第六本专著《战略变革:复杂商业模式下的创新式增长》付梓时,当答辩委员会宣布通过的瞬间,思维的闪电劈开认知的迷雾。
我忽然懂得:学术不是皓首穷经的苦役,而是与古今智者对话的盛宴。
同行者的星辰大海
“一路同行”微信群的消息提示音,曾是深夜最温暖的回响。
我们四人:一个在科技浪潮中沉浮的创业者(笔者),一个为商业帝国构建财务长城的注册会计师(鲍凯),一个解码组织基因的顶尖 HR专家(桂穗湘),一个在商战江湖挥斥方遒的商事律师(周之文)。
线下游学我们一路同行,奔赴思想的盛宴,是我们的理想;每月的家庭聚会,我们品味美酒佳肴,是惬意的生活。因着美好时刻的点缀,学术不再是孤独的朝圣。
2023年底的长沙游学,是记忆里最明亮的章节。在梦洁的会议室里,在韶山冲伟人故里…… 留下了同学们无数的欢声笑语。
在长沙的茶馆里,掼蛋牌局变成了跨界思维的碰撞场。
当鲍凯用博弈论解析牌路,马勇从心理学角度拆解对手策略时,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学问,本就该生长在生活的肌理之中。
那夜的睡梦中,我们将掼蛋升级为学术沙盘推演。
当陈晔用新闻报道的视角复盘战局,鲍凯从财务角度计算最优策略时,马勇忽然举杯:“这牌局,分明是组织行为学的活体实验。”
于是 “平安夜掼蛋” 微信群诞生,群规第一条写着:“牌桌上没有专家,只有永远的学生。”
托举星光的人
周新旺博士创办的清控至道教育,是我们这场学术长征的诺亚方舟。这位在企业家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他坚信真正的企业家教育,是在商业与学术的交界处架起桥梁。这份理念,让我们在资本喧嚣中守住了学术的纯粹。
班主任黄艳老师的微信步数,是三年最生动的注脚。凌晨还在提醒同学们交作业,组织游学、联络住宿、定制班服…… 这些细碎的温暖编织成最坚实的后盾。
此刻站在学术殿堂的门槛回望,那些啃读文献的晨昏,那些与导师激辩的午后,那些与同窗畅饮的月夜,都化作生命长河里的星辰。
五十岁的博士帽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
正如三年前许下的学术誓言:“愿以余生为笔,继续书写科技与商业的双重朝圣”。
当傍晚黄风铃停止摇曳时,微信群里传来新消息:“平安夜掼蛋群”升级为“平安夜博士掼蛋群”。
窗外的夕阳把我的书房染成金色,书架上新增的近千本书籍熠熠生辉。
但我知道,属于我的学术星辰,才刚刚开始升起!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